雷荇电机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与销售微型减速电机、行星减速电机、微型齿轮减速电机、齿轮箱电机、微型直流电机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以“打造行业领先的微型自动化传动设备,帮助企业实现更完美的产品”为己任,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传动设备和方案设计服务。
行业新闻
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详细内容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走向
2012-11-28 10:06:56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那么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到底怎样,制约机器人发展的因素有那些?机器人的使用与工人就业的关系如何?请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记者丁俊武同志就“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走向”问题对机械工业部科技司赖维德高工的专访。
丁俊武(以下简称丁):赖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余接受我们的采访。
赖维德(以下简称赖):别客气。
丁:我国从“七五”期间开始研制机器人,到现在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可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情况一直不太理想,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赖:中国工业机器人现在的总装机量约为1200台,其中国产机器人占有量约为1/3,即400多台。与世界机器人总装机台数75万台相比,中国总装机量仅占万分之十六。对中国这样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差距是很明显的。装机数量少,说明了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因为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应用发展是以工业生产高度自动化和柔性化为大背景的。除数量外,差距还表现在已有的机器人的利用率不高,以进口的弧焊机器人为例,据调查,完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效益效益的只占1/3;另外1/3处于负荷不满或不能安全正常运转状态,原因是生产管理及使用维护存在不合理现象或问题;还有1/3不能正常使用,这是由于机器人质量问题或缺乏备件,以及请不起外方维修人员造成的。机器人应用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更多机器人的信心。
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机器人事业,应该说是从“七五”期间的科研攻关及实施“863计划”开始的,经过十几年来的研制、生产、应用,从纵向看,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在一些机种方面,如喷涂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水下、爬壁、管道、遥控等机器人),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解决了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和配置、软件的设计和编制等关键技术,还掌握了自动化喷漆线、弧焊自动线(工作站)及其周边配套设备的全线自动通信、协调控制技术;在基础元件方面,谐波减速器、机器人焊接电源、焊缝自动跟踪装置也有了突破;于此同时造就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队伍。无疑,从技术方面来说,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在世界机器人界已有一席之地,奠定了独立自主发展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基础;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中、外机器人产品打开中国市场准备了物质和人员条件。
丁:机器人作为高技术产业,其投入是十分巨大的。您认为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赖:制约我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瓶颈是市场,换句话说,就是对机器人的应用需求。这里面有些具体问题要解决。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机器人界要能提供质量稳定可靠,价格适宜的各类机器人商品,要做到这一点,产业化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市场销售(包括出口)量的前提,而现时,中国机器人的产业化还有一段路程要走;二是有关各方(包括主管部门和企业界)要加深工业机器人对稳定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快速满足商品更新换代要求的突出作用的认识。才能有决心在工业机器人这一高新技术领域采取“高投人高产出”的战略措施;三是要解决用好机器人的问题,主管部门除继续鼓励机器人研制生产单位和用户紧密结合,坚持以实际应用带动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方向,使机器人发展从经济方面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为建立中国自己的机器人产业做好准备外,在有关政策上,还应该向应用机器人的企业提供支持,例如在全国布点设立各类机器人的技术培训中心,普及机器人技术知识和传授使用维修技术、提供备品、备件,甚至出租机器人;另外,应给机器人用户以经济实惠,如提供贴息,低息货款。甚至部分拨款,调动工业界使用机器人的积极性。
丁:要在中国大规模普及机器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大量应用机器人是否会造成工人的大批失业呢?
赖:关于工业机器人和工人就业的关系问题,需要着重解释一下,任何先进的机器设备。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也就必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已被人类的生产发展史所证明。工业机器人也是一种先进的机器设备,与一般的机器相比,它只是自动化程度更高、灵活性更大,能代替人的部分体力、脑力劳动的自动化设备而已,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劳动。目前机器人从事的主要工作大多是一些不适合人的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以及人们不喜欢做的单调重复性的劳动。当然,机器人的应用在把工人从繁重、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解脱出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工人再就业的问题。英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针对工业机器人问题说过这样一段话:“日本机器人的数量居于世界各国之首,而失业人口最少;英国机器人数量在发达国家中最少,而失业人口居高不下”。这其中的道理,对人口众多的中国也是适用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用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来促进国民经济更决发展。这也应该看作是硬道理。
丁: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生产机器人的合资企业。它的成立,标志看国外机器人公司开始正式涉足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您对此是如何看的?
赖:首钢莫托曼机器人合资公司的建立,对我国在工业部门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是有益的,也有利于我们直接吸收日本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关键是要保证产品质量,搞好示范工程,尽快消化吸收外方的技术,早日实现国产化,缩短国产机器人和世界名牌产品的差距。
丁:我社曾在去年举办过“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绘画大奖赛”,目的是为推动我国的机器人文化事业的发展尽点力,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效果不是很理想。我想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对机器人的应用没有正确认识的话,机器人真正实现产业化是很困难的。
赖:是的、要推动机器人文化的兴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做许多工作。首先,我国机器人界(包括官、产、学、研、用各方)要多增加接触、交流,齐心协力,共同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建立和发展。要大力普及机器人的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各种传媒(书刊、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广为宣传,树立对机器人的正确科学观念;另外还需要针对学生、专业人员、企业家等各方人士举办各种内容的“机器人讲座”,尽力解答不同阶层存在的各种疑问;同时不要忘了娃娃们,可在少年宫、科技馆及一些中学设立机器人活动小组,请专家们轮流讲解、辅导、培养一批基本概念清楚、动手能力强、热爱机器人事业的后备力量。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中国的机器人事业就大有希望。